close

曾經在某個戲劇節目裡聽過一段話:

“大人都以為小孩聽不懂,但是聽不懂的階段,留下的傷害才最難抹滅。就好像一塊新的泥板,第一個踩下的腳印。」

某次上課的時候,課文介紹到象群生活,提到公象通常只要完成下一代繁衍,就會離開象群,獨自生活。此時底下突然傳來一個稚氣帶著怒意的聲音,清楚地說著:「不負責任!」

我循聲下去看,是一個平常文靜的小男孩,男孩繼續說「這種行為就是不負責任,生了又不養,幹嘛生?」我瞬間秒懂男孩的怒火,因為他此時的口吻跟他媽媽抱怨的方式一模一樣。

男孩媽媽獨自撫養他長大,傾全力照顧他與妹妹,因為經濟困境與種種新仇舊恨,感受到很大的壓力,因此很常跟我抱怨男孩爸爸的不是之處,我想連我都接收到這麼大的怨念,她的小孩大概是泡在水中吧。

雖然心理學家告訴我們,不要把孩子當成宣洩的對象,但對大多數人來說,很難做到。畢竟對另一個人的恨,總是要有宣洩出口,現實中找不到,通常就會找到比較沒有選擇權或是抵抗力的個體。

 

媽媽用愛灌溉小孩,付出不容質疑。

但她大概也沒想到,不自覺用恨當成肥料了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職場甘苦談 教學日誌
    全站熱搜

    企鵝小姐生活隨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